《郁离子》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箭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捣碎,下围棋败了就把棋子儿咬碎。人们劝告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认真地想一想,问题到底在哪里呢?”这个人听不进去,最后因脾气急躁得病而亡。其实,急躁是人的一种情绪。孩子饿了的时候,会哭;对于成年人来说,当目标一时不能达到时,急躁之气自然也就上来了。人一旦急躁就无法深入研究事物的内在本质,差错就自然会多。西方有句经典谚语:“上帝要想让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一个人只有控制住了浮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可能迈上成功之路。
领导者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害莫大焉。当领导者把不良情绪无端地发泄在部属身上时,同志间那种和谐的关系就会被破坏,领导效能就会大大降低。因此,领导者应具备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否具有这种能力,就要看他有没有情绪情感智慧。良好的情绪情感智慧可以概括为自知、自控、自励、通情达理与和谐相处等方面的能力,对于领导者而言,最主要应体现在自控、通情达理等方面。
自控就是适时调节、引导、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情绪,能够使自己摆脱强烈的焦虑、忧郁或愤怒,积极应对问题,并能增进实现目标的情绪力量。人们常说的“肚量”,其实就是自控的能力。一个领导者缺乏宽容之心最直接、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乱发脾气,这种粗暴的“愤怒管理模式”,是缺乏高度自控的表现。自控能力强的人,能认清和融入自己的工作环境,摆正和适应自己的角色。当自己面对逆境或心情低潮时,情绪能够适时“抑制”,懂得且慢发作,善于体察自己的情绪,提高对自己情绪的觉察能力。此外,还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以适宜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总之,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能够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出现,使自己经常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
通情达理就是能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原因,具备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和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理解和认可情感差别,善于与自己观念不一致的人和谐相处,体察别人的真正需要,具有爱心。关键在于能够准确理解处于被管理地位的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增强情绪管理能力,还应该学会运用情绪来管理和激励自己的部属。传统的管理理念强调“管”与“严”。实践证明,严要适度。严而无度,使部属无端受到批评,反而会使部属走向另一个极端——习惯性防卫,磨灭和扼杀激情,以此来保护自己或他人免于因自身个性张扬而受窘。现代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应该学会科学运用情绪管理激发部属潜能,提高工作效率。情绪管理要求我们在学会识别自己和别人情绪的基础上,恰当地表达情绪,一个有激情的领导,应该让自己的部属充满激情,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领导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