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人民网刊发文章《滨州沾化:“矛盾调处+心理服务”构筑社会治理“心安网格”》,全文如下:
近日,滨州市沾化区富国街道王某与同村苏某因门口种树问题发生口角进而引发肢体冲突。王某因不满被打拨打110报警。派出所做出因证据不足对苏某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王某对此不服选择越级上访。沾化区富国街道尝试对王某与苏某分别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背靠背”的方法对当事人分别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减压,引导双方积极看待邻里纠纷,苏某主动向王某道歉,王某也进行了反思,最终两人解开心结、握手言和。
这是沾化区构筑社会治理“心安网格”的一个例子。近年来,沾化区积极推进“心理服务+矛盾调处”模式,建立区、乡、村三级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形成以“建、排、分、解、跟”(阵地、排查、分流办、化解、跟踪)为核心的五步工作闭环。截至目前,该区已完成区、乡、村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组建133人的人才库,协助解决“心源性”矛盾纠纷4件。
工作中,搭建“线上+线下”调解平台,结合“百姓夜话”活动,组织网格员、调解员等力量,对全区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进行“拉网式”摸排。通过现场咨询、接听心理服务热线等方式,了解当事人的诉求和心理状况,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打开当事人的心理疙瘩,化解矛盾纠纷。同时,以矛盾化解为明线,心理疏导为暗线,充分运用“心理疏导入心、伦理感化入情、普法教育入理、协商平衡利益”等方法化解矛盾纠纷。
“心理咨询师耐心劝导我们,引导我们从理性看待这个事情,我们也明白了事理,就不再提要求了。”近日,沾化区通过引入心理咨询师参与接访,用“心药”医“心病”,成功化解一起涉企劳动纠纷。据了解,2022年8月,沾化区成立了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面向社会提供公益化、普惠化、专业化的心理体验、心理科普、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及疏导、减压、身心训练等各类服务。根据心理的发展规律,满足百姓在倾诉、沟通等方面的心理需求,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开展矛盾化解。截至目前,组织网格员心理关爱活动4期,职工心理体验活动16期,新生心理测评5期,心理讲座、心理测评、放松体验等150余次。
“近期我家楼上装修,有时刚睡着就被电钻声吵醒,感觉有心悸、浑身发抖,找楼上邻居理论,结果邻居说自己想什么时候装修就什么时候装修,我该怎么办啊?”某小区居民李某生气的说道。通过安排双方到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进一步了解情况,经过心理老师耐心的疏导,双方互相理解,愿意相互退让。李某表示,在进行心理疏导前,一听到楼上的噪音就哆嗦,全身缩成一团。接受疏导后,我学会逐步放松了,对楼上邻居也不那么反感了,最终成功化解了一起群众心理的“大”事。
据了解,沾化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体检活动。内容涉及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压力应对等多个维度的心理量表,通过综合对比、分析研判、效果评估,帮助当事人放松身心,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引导当事人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调解中引导当事人积极向善、睦邻友好、诚信讲义,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崇德氛围,将纠纷化解与释法明理融合,做到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析法,把调解的过程变为当事人学法、懂法、守法的过程,实现“调解一件、普法一片”的双赢效果,从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打造‘心安网格’,将心理疏导融入矛盾纠纷调处,按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充分发挥心理疏导作用,着力排查化解心理诉求问题,有效助力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沾化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李纯伟表示。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