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小时候喜欢看《旧约全书》中的插图,因为那些插图能满足他对性的好奇心。7岁以后,在弗洛伊德的脑子里经常浮现出一个场面,而这个场面曾经在他的梦里多次出现过:7岁的一天晚上,他无意中闯入父母的卧室,听到从黑暗中发出的私语,并看到父母正在做着奇怪的动作。年幼的他惶然不知所措。在父母觉察到有人进入卧室后,突然停止了动作。当父亲回头看他时,年幼的弗洛伊德突然撒起尿来,至于是站着尿的,还是在妈妈怀里尿的已无从可知了。当时,父亲带着无可奈何的表情说:“这小子真没出息。”后来,弗洛伊德的母亲把他带到床上,安抚他,陪他入睡。
弗洛伊德两岁以后便懂得不随地小便,可是,为什么7岁的时候却突然撒起尿来了呢?弗洛伊德突然悟到了一个事实:自己嫉妒父亲,想要阻碍父母的性交。幼年的他,能做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撒尿和哭闹,借此将父亲从母亲那里赶走,并占据父亲的位置。而在弗洛伊德内心里一直盼着父亲早些死去,从而达到独占母亲的愿望。
弗洛伊德长大成人后,常做一个关于火车站的梦:在火车站旁边一只眼睛失明的男子露出生殖器撒尿,弗洛伊德拿着便器在一旁接取那个人的尿。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梦是对父亲轻视自己的报复,因为当年父亲看见7岁的弗洛伊德撒尿后说过“这小子真没出息”,而父亲的左眼当时患有白内障。弗洛伊德在梦中说过:“父亲,您现在瞎了,生活上还要我照料,是不是没出息?”可见,弗洛伊德虽然爱他父亲,但在潜意识里却恋着母亲、嫉妒父亲。
通过对自体分析,弗洛伊德得出了如下的结论:由于在潜意识里有杀父奸母的欲望,使他产生了深深的负罪感和恐惧感。嫉妒父亲,希望父亲早死,并占有母亲的心理,让他想起了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
男孩要接近母亲,可又害怕父亲而心存恐惧,内心处于一种矛盾状态。弗洛伊德把这种这种矛盾心理称为“俄狄浦斯情结(Oedipal-complex)”。[1]
俄狄浦斯(Oedipus,有时拼为0idipous或Odypus)是希腊神话中底比斯的国王,是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拉伊俄斯年轻时曾经劫走国王珀罗普斯的儿子克律西波斯,因此遭到诅咒——他的儿子俄狄浦斯出生时,神谕表示他会被儿子杀死。为了逃避命运,拉伊俄斯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2],并将他丢弃在野外等死。然而奉命执行的牧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转送给替科林斯王国工作的牧人,科林斯国的牧人再将婴儿送给国王波吕波斯,国王把他当作亲生儿子般扶养长大。
有天,俄狄浦斯去德尔斐神殿里请求太阳神阿波罗神谕,得知自己将来会“弑父娶母”。俄狄浦斯一直是把科林斯国王波吕波斯做为生身父亲的,为避免神谕成真,俄狄浦斯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回去。俄狄浦斯流浪到底比斯附近时,在三叉路上与一台马车发生冲突,受到马车上的人的推挤和攻击,便失手杀了全部的人,其中正包括了他的亲生父亲——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
当时的底比斯城被人面狮身兽斯芬克斯所困:斯芬克斯会抓住每个路过的人,如果对方无法解答他出的谜题,便会将对方撕裂吞食。这个谜语是:“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谜底是“人”。
底比斯城为了脱困,便宣布能解开谜题者,可获得王位并娶国王的遗孀伊俄卡斯忒为妻。俄狄浦斯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题,解救了底比斯,于是继承了王位,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妻,生了两男(埃忒俄克洛斯、波吕涅克斯)和两女(安提戈涅、伊斯墨涅)。
后来,在俄狄浦斯管治下的底比斯不断遭受灾祸与瘟疫之苦,于是请托克瑞翁前往德尔菲神殿向阿波罗请示神谕,问道为何会降下灾祸。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透过伊俄卡斯忒和前王拉伊俄斯的牧人所提供的线索,如侦探般逐渐地追问,俄狄浦斯才发现他真正的身分是拉伊俄斯的儿子,最终也应验了他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
隐约知晓真相的伊俄卡斯忒震惊不已,又无法阻止俄狄浦斯对身份的追查,便走回宫殿的房间里上吊自杀了。俄狄浦斯得知这一消息后,前往房间抱起伊俄卡斯忒的尸体痛哭,并拿起伊俄卡斯忒胸口上的胸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给予自己比死还要痛苦的惩罚。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由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与其竞争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会以为是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自己应占的地位,因此同样也有“恋父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的,是神经症的核心原因”。但是,有些人类学家反对俄狄浦斯情结的人类普遍性,认为这只是存在于西欧文化圈里的特殊心理现象,可是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3]女士确认了在原始民族里也存在着俄狄浦斯情结。
男孩将父亲视作竞争者,于是害怕父亲割掉自己的生殖器。在克服这种阉割焦虑(castration anxiety)的过程中,孩子拥有了“超我”。女孩无阴茎,不存在受阉割威胁的危险,因此俄狄浦斯情结的产生和解决方法自然和男孩不同。关于女性心理这块“未被探知的大陆”,弗洛伊德的观点是:
(1)在孩子们通过解剖学证实男女之间存在差异之前,男孩和女孩的性发展是没有差异的;
(2)即使在性蕾期,女孩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认为自己像男孩子一样长有阴茎。女孩用阴蒂获得手淫的满足。女孩的主要性敏感带由阴蒂向阴道转移是成人后的事情;
(3)女孩发现自己身上没长有阴茎后,产生自卑感和想要阴茎的阴茎妒羡(penis envy)。女孩会认为,自己原来长有阴茎,只是后来被割掉了,这是女孩的阉割情结(castration complex);
(4)女孩对所依恋的客体——母亲的依恋变得淡薄。因自己的阴蒂太小而害羞,进而放弃对阴蒂式阴茎的期望;
(5)女孩在放弃拥有阴茎这一想法的同时,希望占有父亲的阴茎。为此,女孩依恋的客体从母亲转移到父亲;
(6)女孩阉割情结(castration complex)的出现时间、解决方法都和男孩有所不同。女孩的阉割情结比俄狄浦斯情结出现得早。女孩的阉割情结,在成长过程慢慢被抛弃或因压抑而消失,或随超我的发展维持到成人期。
弗洛伊德认为,女孩的阉割情结可能有三个发展方向。
一是放弃性欲,像修女那样过无性的生活;
二是执迷于男子气,向往成为男子汉,否定阉割本身,过着如同长有阴茎的男子似的生活;
三是认可女性性器,接受女性性别,成为正常的女性。
(温馨提示:本资料仅供内部学员学习交流之用,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1] 引自《寻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案例》,【韩】李武石著,李光哲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Oidipous在希腊文的意思即为“肿胀的脚”。
[3]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 1901.12.16 -1978.11.15),美国女人类学家,美国现代人类学成形过程中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也是20世纪最著名的人类学家之一。在学术上,她尤其在关于青春期、性和社会化的问题上的研究而著名。与人创建了文化与人格学派,试图将文化人类学与精神病学、心理学联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