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大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与生涯建立的转换时期,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合理设计职业生涯,有利于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寻找人生真实的使命,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长的必要性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一、个人特点早分析:挖掘自我潜力的必要条件
经过高考拼杀的大学生,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在强手如云的新班集体里,面对新一轮的排列组合,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原来自己也不过是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无形中在不少大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致使某些学生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困惑。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就是认识自我,只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职业方向,而不盲目化。大学四年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阶段,因此从适应社会用人要求的角度出发,大学生要培养一些必备的个性品质,只有了解了这些,在大学期间才能按社会所规范的人才要求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这是大学时期必修的人生课程。对自己了解越多,对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品质了解越深,大学生的自我塑造计划就越具有前瞻性,给自己定一个塑造个性的计划是让自己保持适度自尊、合理进行生涯设计的必要步骤。
认识自我就是对自我深层次的解剖:①我能做什么?———分析自己的生物构造:健康、体能、天资和其他遗传因素;②我适合做什么?———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意志品质;③我喜欢做什么?———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④我能否成功?———分析自己的价值观、态度以及由此决定了的生活目标、抱负与手段;⑤我的工作效率和成长速度怎样?———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等;⑥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分析自己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等等。
通过个人资源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包括个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个性、性向、职业锚以及父母的管教态度、学校与社会教育对个人产生的影响等等,根据过去的经验、经历,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彻底解决“我想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的问题,从而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保持下去,形成自我鲜明的定位,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采取有效的行动,化解人生发展中的危机与陷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自己得到恰当的发展,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和人生理想,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
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达到设计高度适宜。如果大学生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即使他们有巨大的力量与潜能,也很容易把精力放在小事情上,小事情使他们忘记了自己本应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个人资源分析能助大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自己有优势、有高回报的方面,这样有助于他们发挥最大潜力。另外,当学生不停地在自己有优势的方面努力时,这些优势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在达到目标时,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比他们得到什么东西重要得多。
二、职业兴趣早了解:职业生涯定向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或者说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一个人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积极思考、探索和追求,这种兴趣我们就称之为职业兴趣。大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对大学生活知之甚少,往往抱有一切实际的幻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环境的熟悉,神秘感逐渐消失,现实的大学与理想的大学相差甚远。大学生以往多是各地的学习尖子,成长过程比较顺利,因此容易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理想,而进入大学后,可能会发现现实并非如此,理想我与现实我产生矛盾,在学习上对自己成绩的期望与自己实际情况的冲突;在职业选择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可能更严峻、更突出,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重新选择又不可能,感觉上大学是走对了路、投错了门,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感不但会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冲突,也会引起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削弱与偏离,但也正是这种差距,才能唤起他们自我奋进的精神。因此大学入学教育中应进行职业测评,使新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与倾向,即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或工种,或者说什么样的工作或工种会给自己带来最大成就感和愉快体验,为自己的职业定向奠定必要的基础。
职业兴趣在人们的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职业兴趣会影响人们的职业选择,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以是否对某工作有兴趣作为参考条件之一,一旦对某种职业有浓厚的兴趣,人们就会坚定地追求这一职业,尽心尽力的工作。其次,在职业活动中,职业兴趣能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个体的潜力,使个体在职业活动中取得新的发现、新的成果,促进个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关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就能够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较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而对工作缺乏兴趣的人,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疲劳、厌倦。第三,职业兴趣还可以使人更快地熟悉并适应职业环境和职业角色。兴趣对人生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兴趣自然是职业选择应考虚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分析中了解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明确自己喜欢做什么?还可以对学生及早进行职业性向测验,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兴趣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科学定向,以寻求个人理想职业、充分实现个人自身价值。
三、生涯目标早定位:提升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
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也是实现职业理想的起点。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经历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在学习上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劲心理,学习动机的强度发生落差,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较强的学习动力与意志,于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缺少了中学老师的耳提面命,许多大学生,面对知识的海洋,难免不知从何学起,而产生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在高层次目标尚未建立之前出现情绪低落,彷徨迷失的现象在大一新生中并不鲜见,致使不少大学生很容易在不知所措之际松懈斗志,虚度大学初期的好时光。因此,及时进行生涯设计,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和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的问题,是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哈佛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生涯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实际上,只有4%的人能获得成功,而他们所以成功的共同点都在于他们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早早确定明确的目标,并且始终坚持。
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一定的职业目标而进行的,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做的设想和打算,所以,大学生应当尽快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打算成为哪方面的人才,打算在哪个领域成才等等,并且根据生涯目标的定位来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在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是努力的依据,也是对自我的鞭策;目标犹如一个看得着的射击靶,随着生涯设计一步一步转为现实,由此就会有成就感。对许多人来说,制定和实现生涯设计目标就像一场比赛,随着时间推移,一步一步地实现,这时学生的思想方式和学习方式也会渐渐改变。有一点很重要,无论是职业目标还是学习目标都必须是具体的,可以实现的,如果目标不具体,就无法衡量是否实现了,也就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减弱学习动力。
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职业理想在人们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南作用。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为什么选择某种职业,通常都是以其职业理想为出发点的。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的过程,便是心目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一旦在心目中有了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理想的目标,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
四、生涯规划早落实:夯实就业实力的根本保障
新生教育在大学四年的教育中尤为重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将大学生涯规划融入到新生教育中,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树立大学发展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在良好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将自己的目标同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在出色完成学业基础上,调整知识结构、完善能力素质,为职业生涯作好充分的准备。
让每个学生都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为将来走出社会做好准备,这就是提出“学业生涯规划”的初衷。要大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在这四年内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而不是到大四快毕业了,才开始想你到底想要干什么。现在培养这种规划意识,就是为了监督自己这大学四年的表现,为将来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步完成的,它大体包括:求学期间职业理想的萌动与职业的认知———职业目标的初步确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毕业时职业信息的收集、筛选和使用———就业协议的签订———从业后职业的选定以及职业流动和岗位迁移等。大学作为人生的新起点,更要主动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和技术革命,否则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和生活。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人在意向心理活动的主导控制下,能动而有选择地获取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各种智能并形成科学世界观相应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生涯规划应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全方位地渗透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不仅作为一个理念,而是通过科学的、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形成适合每个个体的生涯规划方案,分解实现目标,落实步骤、措施,最终达到个人生涯发展目标并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五、学生生涯早规划: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得力措施
从中学到大学是大学生人生的一个转型时期,也是人生旅途的一个新起点。而环境的变迁与角色的转换也带来诸多不适,由此导致人生奋斗目标的迷失与内在动力的不足,出现了感觉的迷失和信心的失落,作为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方法,及时引导大学生找准人生坐标,合理地设计大学生涯,并付诸积极的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和完善心理或能力上的不足,激发潜能,实现各自的人生目标,这不仅是大学生们事业成功的导航仪,同时也有助于高等院校树立自己的品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得力措施。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高等院校品牌、信誉的建立。如今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了检验学校质量的试金石,知识教育不是人生的目的,它应该是人生发展的助力器。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教育质量。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是一个人的心灵地图,有利于大学生明确人生使命,确定自我的人生奋斗目标,使大学生成为学习型个人,自觉进行终身学习,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有利于大学生的管理,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新生教育应融入校风、学风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其职业生涯规划要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衔接。生涯目标的确立,应以体现个人社会价值和理想信念为目的;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素质修养、意志品质为目标;优化人生,达到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为社会的建设施展才华抱负。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就用就业来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生涯设计,实实在在地为自己最终实现人生发展目标,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如果大学生在他们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择业目标,非得临近毕业时才做准备,毕业生一定会感到很茫然,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这就需要高校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在校学生进行全程职业指导。
大学作为人生的新起点,新生教育在大学四年的教育中尤为重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年级是大学四年的基础,就像楼房的基础一样,打得愈牢,盖得愈高。因此,将大学生涯规划融入到新生教育中,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树立大学发展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在良好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将自己的目标同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在出色完成学业基础上,调整知识结构、完善能力素质,为职业生涯作好充分的准备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全方位地渗透到新生的教育管理中,不仅仅作为一个理念,而是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形成适合每个个体的生涯设计方案,分解实现目标、落实步骤、采取措施,最终达到个人生涯发展目标并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董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前瞻性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4.1第91—92页.
[2]李笑燃.大学生生涯辅导的意义与策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1第34—36页.
[3]戴宏,朱兴同,谢树林.生涯规划是新生教育管理的必然趋势.理工高教研究,2004.2第60、62页
(敬告:本站原创文章,版权属网站和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教资料》2006年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