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困境
之所以开篇就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现代西方心理学走到今天,确确实实出问题了,而且是必须正视、难以回避的问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自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而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迄今还不到140年。短短百余年间,心理学的发展如白驹过隙,经历了“把人看作动物”的精神分析学派、“把人看作机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把人看作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等阶段,正在步入“把人看作世界”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派阶段。
《左传》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正是由于心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才导致了众多心理学流派的百家争鸣乃至硝烟四起,而每个学派均宣称自己找到了真理——同一个求助者的问题,精神分析学派会认为是幼年心理创伤和本我欲求得不到满足所致,行为主义学派却认为是奖惩不当或学习训练不够造成的,认知学派则强调是认知不合理引起的,而人本主义学派则认为是自我实现之潜能受阻使然……
具体到心理咨询的方法论上,就更是让人感到无所适从——被精神分析流派视为“制胜宝典”的深挖创伤、情绪宣泄,不仅被认知行为流派所禁用,更是被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视为心理咨询之“大忌”……
在自然科学领域屡试不爽的从个性入手找出共性、再用于指导个性的研究方法,用在心理学研究上,却显得不再灵验。通常我们所追崇的理性和逻辑性,在活生生的人面前则经常束手无策。心理现象的非理智、非逻辑和不可复制的特性,注定了心理咨询工作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更注定了我们不可能像修理一部机器那样去修理一个人——自然科学总结出的公式、定理,用于解决物质世界的问题,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可用于解决人的问题,就经常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和茫然。
这也正是很多求助者面对心理咨询师经常发出的无奈感慨:
“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可我就是做不到……”;
“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无法摆脱烦恼……”;
“我也知道丈夫辛苦了一天,我应该对他多些疼爱和包容,可每次见他一进门就窝进沙发,还把脚翘在茶几上,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面对诸多的困惑和无奈,我们忍不住要问:心理学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自1879年心理学从哲学母体中独立以来,主流心理学一直效仿自然科学的发展模式,以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其目标是努力把心理学建设成为一门精确、客观、实证的自然科学。所谓的科学主义心理学,也被人戏称为“独白的”心理学,其最大的特点是以自然科学为模仿榜样,把研究对象设定为某种不变的物,导致把心理学研究中的“人—人”关系,演变成了“人—物”关系——描述一个人与描述一个物件不再有任何区别,心理学因而异化成了“物”理学。
心理学的这种非人性化特征必然导致两种后果:其一,使心理学永远无法完整、准确地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其二,使人的意义和价值得不到科学的论证和支持。这就导致了,以实验心理学为主体的科学心理学,在解决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艺术等问题方面,一直显得力不从心。科学心理学或学院心理学在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方面始终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为了防止心理学又退回到前科学的思辨水平,防止在零星琐碎的日常生活事实中改变心理学的科学形象,那些训练有素的学院派心理学家,坚持把科学的理性主义和客观性方法用于心理学研究,自觉或不自觉地回避无法用客观性方法来验证的心理学课题,但是,这种回避总是掩耳盗铃、无济于事的。
1984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心理学会上,大会执行主席、原联邦德国心理学家克利克说:“近五十年来心理学基本上是按照伽里略的模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在到了重新反省的时代。”
J.P.查普林和T.S.克拉威克在 1960年出版《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一书时,曾豪迈地宣称:未来心理学家的任务是最终发现一种能整合一切观点于一体的统一的原理;或者,一位具有牛顿或爱因斯坦的高大形象的天才会带给心理学一个全面的理论结构,它具有物理学与化学中原子论那样的整合力。
查普林等人的美好宣言能否实现?心理学能不能从理论到实践,彻底走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的尴尬“怪圈”?
心理学能不能从根本上摒弃门派之见,让林林总总的研究成果“和为贵”,共同为实现人类的美好梦想做出自己应有的更大贡献?
二、心理学的故乡在中国
西方近代科学理念移植中国,才是百年间的事情。借鉴西方文化而产生的中国心理咨询职业,迄今还只是十几岁的少年。耐人寻味的是,在中国人潜心向西方学习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却不断有西方心理学家宣称:心理学的故乡在中国!
催眠术创始人布雷德等人都有一种想法,那就是其实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在中国;
分析心理学创立者荣格根据《易经》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理论,把人格类型划分为“两种倾向、四种机能和八种类型”,提出了著名的人格类型理论(参见兴趣阅读1-1: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
沙盘游戏技术创始人多拉·卡尔夫把中国文化作为沙盘游戏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即使是作为认知心理学代表的学者加德纳,以及以其情感智力理论而闻名的学者戈尔曼等,也都直言不讳中国文化心理学对他们的影响,尤其是“心”的心理学的意义与价值;
还有,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关于“人性本善”的基本假设,家族系统排列创始人海灵格晚年提出的“与道同行”等,无不透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更值得一提的是,做为心理学第四势力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针对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明确提出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回到生活,回到实践,回到现实,回到人的真实生存本身——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反对“自我中心论”,重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理念的具体体现。
如果在这里用一句话指出西方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最本质的不同在哪里的话,那就是——前者是个人主义的,而后者是集体主义的。毫不避讳地讲,迄今为止的西方主流心理学,基本都是研究和主张个人主义的。被称作心理学第一势力的精神分析学派,实质是把人看做动物,片面强调人所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产生,均源于本我欲求无法得到正常满足。被称作心理学第二势力的行为主义学派,则过分强调得与失的意义,以期通过奖与惩实现对人的控制。心理学第三势力,看起来是尊重了人性,但遗憾的是只看到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重要,所以最终还是无法摆脱狭隘个人主义甚至极端自由主义的窠臼。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发,终于让更多的世人惊醒:狭隘的个人主义和极端的自由主义,已经对人类自身生存带来严重威胁——实施隔离,有人大嚷“人权”没了;可不实施隔离,人全没了……
心理学的故乡在中国,心理学的未来也必将在中国——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中国文化更切中生命的真谛,为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亮起了一道耀眼的曙光,开启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集体主义对人类的最大意义在于,人在本性上不是个人主义的,而是集体主义的;人类不应该只去关注自身利益的得失,更应该关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自我和谐(包括主体和谐、时间和谐、空间和谐)。因此,自我和谐应该是比自我实现更加高级的一种终极状态。中国的心理学不仅让人看到一株株树木,更看到广袤的森林,看到身处系统的博大。
对系统意识的关注,反映了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正在实现从个体到系统、从随性到秩序、从深度到高度和宽度的实质性飞跃。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和无数人的生命相交融,才是最具存在感和意义感的、最精彩的人生。
心理学的故乡在中国,绝不仅仅是一句空泛的口号那么简单——无论在心理学的理论还是实践方面,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不可小觑、弥足珍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业已证明,也必将越来越有力地证明,以天人合一、仁者爱人和中和思想等为核心要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才更适合“心”的活动规律。
历史就像黄道婆的纺车,在时间和空间中不停地转圈——我们曾经的过去,每一刻都会穿越至现在,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当今天的心理学开始步入推崇超个人主义、重视系统影响和社会建构、追求人与世界和谐共处的后现代主义历史阶段时,我们惊奇地发现:J.P.查普林等人所预言的会带给心理学一个全面的理论结构或者整合力的高大天才,早已在不远的前方向我们招手——这位天才不是别人,正是来自数千年丰厚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这是来自心理学故乡的天才的召唤,更是未来心理学的精辟宣言——
甲、学习心理学最好的老师是谁?
《关尹子·五鉴》:“善弓者,师弓不师羿;善舟者,师舟不师奡;善心者,师心不师圣。”
——学习心理学最好的老师,不是某某名家大师,不是某本书籍经典,而是你自己的心!切勿本末倒置、舍近求远。
乙、怎样对待名目繁多、各执一词的心理学理论流派?
《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面对当下心理学门派繁杂、莫衷一是的局面,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凡事多问为什么,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再知其所以不然。尤其对待那些大家都认为是公理的东西,更要认真分析考察,看清哪些东西对心理咨询是有益的,哪些东西对心理咨询是有害的,做到既不轻易否定、又不唯命是从,用中庸、整合的方法技术来助人。
丙、最好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道德经·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最好的咨询师,求助者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咨询师,求助者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咨询师,求助者畏惧他;更次的咨询师,求助者轻蔑他。咨询师的诚信不足,求助者才不相信他。最好的咨询师是多么悠闲啊,他不随便说话。咨询成功了,求助者都说:“原来我本就是这样优秀的”。
丁、一个心理咨询师怎样才能不会犯错?
《道德经·八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像水一样。他做着助人的事情却从不与人相争,甘愿扮演众人不理解甚至厌恶的角色,所以他是最接近助人之道的。他能够待在众人不愿意去的寂寞之地,心怀渊博,对人仁爱,言语诚信,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去做、时候不去做。因为他从来不试图和求助者争论对错,总是把选择的权力交给求助者自己,所以他才不会犯错。
戊、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最应该杜绝的是什么?
《论语·子罕第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最应该杜绝四点,那就是不臆测,不武断,不固执,不主观。
己、怎样发挥心理咨询中语言的建构艺术?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心理咨询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也有阴阳之分,语言也是一种力量。口是心灵的门面和窗户,心是精神的主宰。所以要用开放和封闭来把守这个关口,控制其出入。各种遵循阳道的助人方法,都是向人讲清这件事情的好处,以此鼓励人开始行动;各种遵循阴道的助人方法,都是向人讲清这件事情的坏处,以此打消人做这件事情的想法计划。
庚、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情绪?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对待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全然接纳它,既不排斥抗拒,又不肆意发泄,这就叫“中”;表达和抒发情绪时需要符合礼节和规则,这就叫“和”。人的情绪“中”和“和”是天下万事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万物就会各就其位、生生不息。
辛、家庭、组织、人格系统遵循着怎样的规则?
《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有个先后次序、先来后到。明确了他们的次序,就接近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只有从系统的角度对事物规则进行研究,才可以获得真知,达到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从而实现天下和谐平安的最终目标。
《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一个人如果遵从家庭系统的基本规则,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那么他就很少会做出破坏组织系统原则的事情来,也会明白做人的根本原则。
《孟子·离娄章句上》:“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系统自身是有其基本规则的,这就是晚辈尊敬长辈、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些,那么天下自然也就和谐太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