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AP学院 首页 > 心理视点 > 专家专栏

李不言:占有只是本能,舍弃才是人生大智慧

    2020年04月24日    来源:

 

(一)

三十多年前结婚时,同事送了一座落地钟,造型古色古香,看着高雅大气。由于体型有些庞大笨重,几次长途搬家时曾想过将其送人,可终究没舍得,于是它也就俨然家中一员,一路相伴走到今天,成了家里为数不多的“古董”。

大概从十多年之前,这座钟竟开始频繁罢工——上满弦,钟摆有气无力地晃荡几下,然后就再也不肯动弹。受恋旧心理驱使,我曾几次背着这个庞然大物,搬上搬下找修理部维修。可它就像故意捣蛋一样,送到修理部鼓捣几下,马上表现正常,可等我搬上搬下把它弄回家,则故伎重演。这样反复折腾几次,慢慢也就对它失去了信心,任由它待在客厅的一个角落里自生自灭。

2020年春节前夕,二姐来串门,被角落里这个“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家伙害得错过了接宝贝孙子的时间,有些恼火,即刻帮我联系了一位据说手艺高超的修表师傅——于是乎我又搬上搬下把这个庞然大物送去维修。被我猜中的是,第二天修表师傅就打来电话,说表已修好,让我拉回来。我赶紧说,不着急,还是先放您那儿多观察几天为好。期间正赶上新冠疫情爆发,这样一拖就是几个月。前天修表师傅又来电话说,表应该问题不大了,可以拉回来了。我半信半疑地又搬上搬下费半天劲把它弄回家,一路还在想,它要是继续不争气,坚决不再理会它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事情让人无语把它放回远处,启动摆锤,它竟然没有半点长进,依然是有气无力地摇晃了几下,然后就静默如初!

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我找来一把螺丝刀,打算把它大卸八块,看看它肚子里究竟驻着什么神什么鬼,才导致它如此折腾人!

钟的后盖上方有两个醒目的螺丝钉,我有些恶狠狠地把它一圈圈往下拧……听到“咣当”一声响,箱体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掉落下去。等我把两个螺丝钉全部拧下来,却发现后盖依然纹丝不动。我又用螺丝刀把后盖外围的几个小铁钉逐一翘下,才终于把后盖打开——这样钟的整个“首脑机关”就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再次用手启动摆锤,然后,冷眼旁观它如何表演……

一分钟过去了,钟摆在中规中矩地运行……几分钟过去了,钟摆在中规中矩地运行……大半个小时过去了,钟摆在中规中矩地运行……

我戴上口罩下楼散步。大概两个小时回来后,钟摆依然还在中规中矩地运行着。我继续观察了一个晚上,欣喜地发现,钟不仅莫名其妙地完全恢复了正常,而且原来那个让人讨厌的、颇为洪亮的报时钟声,竟然奇迹般消失了!

喜欢没事瞎琢磨的我,需要弄明白这其中的门道。这时,我才想起了一开始拧动后盖螺丝钉时发出的那一声“咣当”——我在箱体中查找,发现掉落下来的是一个颇有分量的小铁砧,铁砧上焊接着两根长短不等的铁棒。查阅资料得知,这两根铁棒其实是两根音簧,洪亮的报时钟声就是来自一旁的锤头敲击音簧发出的声响。我把铁砧和音簧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总算弄明白了钟表长期“罢工”的原因:肯定是多次搬动的原因,音簧发生弯曲,导致钟摆在每次摆动时,摆柄正好触碰到这两根音簧,导致钟摆受到音簧的阻挡而无法正常摆动!

久久凝视着这座仅仅是舍弃了一个不怎么受人待见的报时功能,就焕发出生命活力、重又开始欢快摆动起来的落地钟,我大有醍醐灌顶、幡然顿悟之快感!万物皆为我师。其实,人生的真谛不就是这样吗?很多人信奉“人生在世,名利二字”的人生哲学,既要自己活得快乐,又要自己声名远扬,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肯舍弃——要的东西太多,难免会发生碰撞——到头来落得人财两丢,尔曹身与名俱灭,这样的例子岂不是太多太多了吗?

突然对这座陪伴了我几十年的落地钟肃然起敬!它就像有灵气一般,启发我第二天回到单位,不费吹灰之力化解了一个困扰我多日的工作难题,在此无需赘述。

 

(二)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世间最大的无奈和悲哀。满足占有欲,是连小狗小猫都不学而会的本能,所以一把米、一钩饵,足以误了卿卿性命。殊不知,人生在世,取舍二字——很多时候,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比知道自己要什么更为重要。学会舍弃,才是人生的大智慧、高境界。

智慧人生靠“舍”;精彩人生靠“舍”;健康人生靠“舍”……

壁立千仞,舍其欲而成其刚;海纳百川,舍其私而成其大。

当你紧握双手想抓住一切的时候,其实手里面空空如也;当你打开双手时却惊喜地发现,世界就在你的手中。

古今中外一切圣贤,都视“舍”为人生之大智慧。梭罗说:“心灵的成长是通过减法,而不是加法。”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人间正道,就是在一天天“减损”和“舍弃”中,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佳境。他老人家进一步说:“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间万物皆以舍弃而受益,以占有而受损。孔老夫子更是对一些执迷于物欲和所谓人间荣华的人深恶痛绝,对他们发出了“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诅咒——孔子这里说的“死”,并不是真的希望这些人肉体消亡,而是严厉地警告他们:“快快死了你那份贪婪无餍之心吧,否则你就是苟且偷生的贼!”由此可见,真正助人的理念都是相通的,都是在循循以善诱世人明白“舍”的真谛:道家所谓的“道”,其实就是“倒空”的“倒”;儒家所谓的“死”,是告诫一些人早早死了贪婪之心,达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圣人标准,这也就达到了释家所推崇的“万法皆空”的圆满状态。

小故事中有大智慧。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而是放下。”

冬天来了,小沙弥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倒扣过来,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师父笑笑:“因为冬天冷,水结冰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要倒干净。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纷飞,厚厚的,一层又一层,积在几棵盆栽的龙柏上。师父又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放倒,让树躺下来。小和尚又不解了,急着问:“龙柏好好的,为什么弄倒?”师父脸一沉:“谁说好好的?你没见雪把柏枝都压弯了吗?再压可就断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为了保护它,让它躺平休息休息,等雪停了再扶起来。”

 

(三)

不避讳地讲,迄今为止的西方主流心理学,基本都是研究和主张个人主义的。被称作心理学第一势力的精神分析学派,实质是把人看做动物,片面强调人所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产生,均源于本我欲求无法得到正常满足。被称作心理学第二势力的行为主义学派,则过分强调得与失的意义,以期通过奖与惩实现对人的控制。心理学第三势力,看起来是尊重了人性,但遗憾的是只看到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重要,所以最终还是无法摆脱狭隘个人主义甚至极端自由主义的窠臼。

一场新冠疫情,终于让更多的世人惊醒:狭隘的个人主义和极端的自由主义,已经对人类自身生存带来严重威胁——实施隔离,有人大嚷嚷人权没了;可不实施隔离,人全没了……

心理学的故乡在中国,心理学的未来也必将在中国——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中国文化更切中生命的真谛,为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亮起了一道耀眼的曙光,开启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集体主义对人类的最大意义在于,人在本性上不是个人主义的,而是集体主义的;人类不应该只去关注自身利益的得失,更应该关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自我和谐(包括主体和谐、时间和谐、空间和谐)。因此,自我和谐应该是比自我实现更加高级的一种终极状态。中国的心理学不仅让人看到一株株树木,更看到广袤的森林,看到身处系统的博大。

人对集体(系统)意识的觉察,称作觉悟。觉悟亦作“觉寤”,既领悟、觉醒之义,就是对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存在方式——空间和时间及其内在规则等的认识、理解和觉察程度。一个人的觉悟程度决定了他的心理行为机制和能动地参与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定其心理和行为的效率和成果。所谓人的“觉悟”,代表着一种最高层次的、纯粹的利他行为,可以不惜舍弃、牺牲个人利益来保全、增进系统及其成员利益,具有舍己为人、舍利取义、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境界。

     其实,在人类历史上,达到这种“觉悟”状态的人自古有之、不计其数。由于他们对人类的生存和进步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因此当之无愧地受到全人类世世代代的敬仰。其独具高度的意识和行为,成为人类思想宝库中不可或缺、大放异彩的宝贵精神财富。现采撷几朵浪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这些深邃的人生哲理所带来的荡涤心灵的震撼——

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张英: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爱因斯坦: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雷锋: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四)

学会舍弃、通往觉悟的途径有哪些?闭门修炼难以抵达觉悟的彼岸;只有全身心投入人生实践,才是迈向觉悟的不二法门。

首先,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个人经常想着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时的样子——赤条条来;自然也就知道了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时的样子——赤条条去。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是哲学和心理学的终极问题,更是人生的终极问题。

不忘初心的样子,就是觉悟的样子。

前段时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根据“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先进事迹改编、由欧阳奋强执导的电视连续剧《一诺无悔》,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廖俊波正是不忘初心、舍弃“小我”而造福于民的生动典范。长期以来,老百姓见惯了太多名为“公仆”、实则“老爷”的大小官员,官腔打足,官威耍足,甚至打压百姓,损公肥私,导致不少人产生程度不同的“怕官”、“仇官”心理。廖俊波和廖俊波们的出现,让中国的老百姓眼前一亮,心生暖阳——“廖书记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每天徒步上下班,亲手撰写项目报告;为换来一方净土,帮村民铲垃圾、搬砖头,甚至竟被当地恶人拿着棍子追打;为了挽留人才、推进改革,不惜一次次吃闭门羹,不惜被人当维修工来使唤,不惜“被人笑掉大牙”,大雪天坐在马路边等客商;自己掏腰包为客商买礼品,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为客商解燃眉之急……廖俊波正是靠了这一次次的“舍弃”——放下身份架子,舍弃私利安逸,“背着石头上山”,才得到了一方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戴,短短4年内使政和县山乡巨变,财政总收入翻两番,从福建“省尾”跃升至全省“十佳”。廖俊波不幸因公殉职后,当地近千人自发前往殡仪馆参加追悼会,像失去亲人一样悲恸送别,见证了“爱人者,人恒爱之”的新时代传奇。

其次,珍视痛苦。

这是一个能量守恒的公平世界——舍弃和回报,痛苦和快乐,磨难和幸福,一如光与影、昼与夜、峰与谷般难分彼此。所有的痛苦都是来成就你的,经历多大的痛苦,终会换得多大的福报。

人生就像荡秋千当你身处谷底的时候,恰恰是你积蓄了最大的动能开始腾飞的时候。当你感觉步履艰辛,那说明你正走在一条上坡的路上。当你感觉出尽风头、占得便宜时,你需要清醒——是否丢掉了最宝贵的什么东西;同理,当你一时被别人抢占了便宜,你大可不必沮丧——终有一天,失去的会加倍补偿给你。

当你搬起石头的时候,最终砸向的一定是自己的脚;当你自鸣得意地向天空抛掷出一只只伤人的小刀,殊不知这些刀锋终会落向你的头顶。

痛苦是教人觉悟的最好老师——大痛苦大开悟;小痛苦小开悟;不痛苦不开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那个曾经自封为“齐天大圣”的孙猴子,只有经历了五百年“五行山下定心猿”的煎熬,才真正领教到这个世界规则的强大最终“功成行满见真如”。

第三,平静纳随。

懂得舍弃真谛的觉悟者,其心如水——

平:水是平的,平到可以做一面镜子,让这个世界的纷纷扰扰一览无余。心不平,则万物不平;心平,则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酒色财气横于前而心不移。

 

静:水有自静的功能,静者净也,足以净化一切的污泥浊水。

所有的骗局,都毫无例外遵循一个套路,那就是:勾起你的欲望,掏空你的钱包。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下处处有陷阱——欲望的陷阱比比皆是。“你要的是他的利息,他要的是你的本金”;“参加了我的培训课程,保你赚得盆满钵满”——可到头来你发现,赚得盆满钵满的人,是他而不是你。所以,“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放下不切实际的诸多欲望贪念,舍弃本不属于你的种种身外之物,自然就会心静神情,何不快哉?

纳:觉悟者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 海以其纳百川故成其大,山以其历沧桑才筑其高。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纳”?孔子的感悟是:“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要做到接纳,首先需要接纳自己——只有接纳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接纳自己,才能接纳世界。

有一些表现极易被当作自我接纳,而实质和自我接纳背道而驰,诸如:自我满足、自我放任、自我陶醉、自我欺骗、自我怜悯、自我放弃、自我隔离等等。

让我们再来看一则小故事。从前有一位王子,他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问他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我未来的人生之路将会是怎样的呢?”佛陀回答说:“你在人生之路上,将会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你看了就明白了。我会在第三道门里面等你。”

于是王子上路了。不久,他遇到了第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世界。”于是,王子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规划这个世界,将那些看不惯的事情统统都改掉。

几年之后,王子遇到了第二道门,上面写着:“改变别人。”王子便开始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们,让他们的性格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

又过了几年,他遇到了第三道门,上面写着:“改变自己。”王子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完美。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后来,王子见到了释迦牟尼佛,他对佛陀说:“我已经经过了我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门,也看到门上写的启示了。我懂得与其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这个世界上的人;与其去改变别人,不如改变我自己。”佛陀听了微微一笑,说:“也许你现在应该往回走,再回去仔细看看那三道门。”

王子将信将疑地往回走。远远地,他就看到了第三道门,可是,从这个方向看过去,他看到门上写的是“接纳你自己”。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自己时,为什么总是处在自责和苦恼中:因为他拒绝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总把目光放在他做不到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自己的长处。于是,他开始学习欣赏自己、接纳自己。

第二道门上写的是“接纳别人”。他这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满腹牢骚,怨声载道:因为他拒绝接受别人和自己存在的差别,总是不愿意去理解和体谅别人的难处。

最后,他看到第一道门上写的是“接纳世界”。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世界时为什么连连失败:因为他拒绝承认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他总要强人所难,控制别人,而忽略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于是,他开始学习以一颗宽广的心去包容世界。

这时,释迦牟尼佛已经等在那里了,他对王子说:“我想,现在你已经懂得什么是和谐与平静了。”

随:水无定性,随物赋形,遇圆随圆,遇方随方,“夫唯不争,故无尤。”水从来无意去操控和改变什么,却总能以柔弱之形,洗涤群秽,滴水穿石,坚强莫敌。“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第四,回归系统。

人类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每一个生命都不是一座孤岛。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人不可能脱离自己所在的系统,就像一个人不可能提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

现在请你想象一个场景:你正坐在一部满载乘客的公交车里,车里的乘客或坐或站,或谈天说地或作“低头一族”……突然间,全体乘客齐刷刷身体前倾,有的踉踉跄跄摔倒在地,有的把手里提的水果撒得满车厢都是,一片狼藉——这时你脑子里出现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没错,一定是这部车出现了状况——比如急刹车,而与乘客的主观意愿和自身状况无关!

如果你非常希望做一个内心祥和的人,可却总是难以自控地出现莫名的焦虑、郁闷和烦恼——“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如果你已经把全部时间精力付出给你的家人,可是大人孩子却丝毫不领情,甚至处处和你“对着干”;如果你在工作生活中处处感觉“点背”,感觉命运总是和你开着不公平的玩笑;如果你为自己的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是常常“事与愿违”,导致离你的奋斗目标越来越远……

如果你频繁遭遇这些困惑,那么建议你不妨跳出自身看问题:这些是否与你和系统的关系出现问题有关?是否与你在系统中“舍弃”和“占有”失衡有关?

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从基本粒子到河外星系,从人类社会到人的思维,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系统无所不在。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人们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诺夫·怀特海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几乎在同时期,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

家庭、组织、人格这三大系统囊括了个体出生和繁衍、生存、发展和生长的全部系统。三大系统既相对独立,又层层相依,除此之外,再无其它。我们在自己的家庭系统中获得并延续生命,在某个(些)组织系统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在自己的人格系统中获得持续一生的成长。

系统是有其自身意识的。系统意识也可以称作超个人意识、丛林意识、“大我”意识等,是由系统的客观存在方式所决定的、超越个体意识层面一种更高意识形态,主要由维系该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规则组成,对系统及其组成要素起着制约、规范和统领的作用,影响并决定着一个系统的存在状态和效能。对系统意识的关注,反映了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正在实现从个体到系统、从随性到秩序、从深度到高度和宽度的实质性飞跃。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和无数人的生命交融,才是最精彩的人生。

 

热门图文
正在加载...请稍候
相关阅读
最新热门
专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