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AP学院 首页 > 年会专栏

李不言:EAP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c-eap.com    2014年09月04日    来源:中国EAP学院

李不言:EAP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2014年8月23日在中国EAP学院首届年会暨全国员工心理援助热线启动仪式上)

 

一、EAP的前世今生

1、什么是EAP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心理援助计划。由于在实践中发现,实施这个计划的主要手段、措施和最终目标,全部都是基于心理学的,所以,EAP从诞生之初就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工作领域。

概括地说,EAP是由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服务计划,该计划通过对组织进行专业的诊断和建议,以及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指导培训等,旨在帮助和改善组织的环境和氛围,解决员工及亲属在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 

2、从OAPEAP

EAP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最初美国一些企业注意到员工酗酒问题对个人业绩和企业绩效带来的不利影响,于是聘请心理专家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了“职业性酒精依赖计划”(Occupational Alcoholism Program,简称OAP),这是员工帮助计划的雏形。由于效果显著,这个计划的服务范围逐步扩大,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对象也扩展到员工家属。随着跨国公司扩张、军队外驻、学术交流以及商学院留学生的培养,美国的EAP被引入欧洲及其它地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壮大和管理思想的革新,EAP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有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

时至今日,EAP已经发展成一种综合性的服务,其内容包括组织管理风格和工作设计、员工心理健康、压力情绪管理、职场人际关系指导、团队凝聚力建设、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裁员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法律纠纷、理财问题、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目的,在于使员工在纷繁复杂的个人问题中得到解脱,管理和减轻员工的压力,维护其心理健康。

很多国家的政府对EAP的态度越来越积极,认为EAP技术不仅给企业带来收益,也会给社会带来好处,因而EAP在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军队都得到广泛应用。也有一些国家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EAP的监管,以确保EAP得到更多的关注、尊重、规范和传播。

二、中国正全面步入EAP时代

1、中国是一个不断追梦-圆梦的神话国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回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正全面步入后工业文明时期,其核心要素从农具到机器,开始转向人才(智能);管理体系也从粗放式到科学化,再到注重人文关怀的EAP模式。因此,EAP是构建现代社会管理体系的必然选择。

中国是一个不断追逐梦想和实现梦想的神话国度。欧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用了200~400年的时间,从工业文明到后工业文明用了100多年的时间。我国用了30多年的时间,基本走完了欧美几百年才走完的路。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个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5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必然会逐步过渡到满足高层次需要上。随着我国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的心理需求,也从衣食住行过渡到追求心理上的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爱与尊严等高层次需求上,这些都是EAP的主要宗旨和目标。所以,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随着后工业文明的到来,中国社会已经势在必行地迎来了EAP的时代。

2、顶层设计助推EAP发展

心理学在中国发展到今天,可谓“噩梦醒来是黎明”。十年浩劫,心理学濒于解体。2001年“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和2005年“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的心理咨询开始步入职业化和规范化轨道。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类历史的制高点,始终走在时代进步的最前沿,对EAP在中国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历史性推动作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接近100字的精炼表述中, “心理和谐”、“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心理咨询网络”以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等心理学关键字眼,历史性地首次而且是密集出现在执政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把心理和谐提上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高度。一年以后,党的十七大召开,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再次重申: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国共产党从执政党的政策层面、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等各个方面,给EAP在中国的发展“紧锣密鼓、一锤定音”,为中国全面迎来EAP时代起到了历史性的、无可替代的强劲拉动和推动作用,意义重大而深远。从20135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心理援助的内容”。这进一步从法律层面保障了EAP工作的正常实施。

3、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中国EAP工作的灵魂

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心理疏导,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改善非适应行为,达到完善人格、和谐自我的目的。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内在地包含着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具体目标,在具体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共通性。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当前和今后都成为中国EAP工作的活的灵魂。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渗透于组织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组织决策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三、中国EAP表现出很多不同于国外的显著特色

对比国外EAP,中国的EAP从发展初期就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特色,打上了深深的“中国印”:

1、在使用范围上,从面向企业及其员工,扩大到面向政府、军队、司法、学校等各个层面和国家公职人员等不同群体。2000年,深圳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心理服务中心。2004年,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的EAP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EAP进入我国政府机构。2011年,山东省公安边防总队在济南隆重举行心理健康服务专家聘任仪式,EAP开始走入军队系统。2011年,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联合下发《关于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心理援助机制,积极做好心理援助工作”,使EAP惠及全国的干部队伍。

2、在管理模式上,从以内置模式为主,发展到以外置模式、混合模式为主。最初的EAP大多集中在外资企业,且主要是内置模式,即由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提供心理援助服务。为了更好地保障员工的个人隐私和心理援助的专业性,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采用向外部EAP专业机构“购买服务”的外置模式和内外结合的混合模式。

3、在工作方向上,从单纯的解决心理问题,向增加心理资本、塑造积极心态、提升幸福指数的方向转化。EAP的工作方向不再仅仅是把目光盯在找出组织和个人的所谓“问题”和“病理”上,而是放在培养员工的自信、乐观、希望和坚韧等要素方面,利用业余时间,自由参与,做到心境轻松,绝对保密。

4、在方式方法上,从单一化服务向全方位、综合性、多元化发展,开始与组织文化建设以及政治思想工作相结合。随着社会对EAP的了解与认可,国内EAP的服务内容逐渐扩大,由最初一般性的心理培训、宣传教育,发展到现在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压力情绪管理、心理预警机制、危机干预以及组织文化建设等更加多样化的服务。

EAP还为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开辟出一方新的天地。很多党政企事业单位积极尝试把心理疏导融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实践证明,这些新的探索和尝试,正在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

四、EAP在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观念问题。中国人特别是一些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对心理问题的敏感与防卫,没有寻求心理援助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EAP的发展。国人对心理的关注意识还很淡薄,心理健康意识还远远不够,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物质情结。管理人员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模式,很多管理者对EAP不甚了解或存在误解,没有意识到EAP的重要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效益。有些管理者甚至认为,员工的个人问题没有必要去管,如果为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会无功而返,得不偿失。有些管理者尽管认同EAP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对EAP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持观望和怀疑态度,对EAP的重视如同“叶公好龙”。

对策:应加强对EAP基本知识和作用的宣传与推广力度,让更多人特别是管理者充分认识和了解EAP。由于EAP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支持和参与,因此高层管理者应该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从战略和政策的高度统筹好EAP与组织发展的长远关系。

2、人才问题。目前EAP专业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严重不足,缺乏足够称职的咨询师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EAP专业团体。一方面,自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出台以后,培养出了几十万人的心理咨询师队伍,为EAP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另一方面,目前社会各个阶层均表现出对EAP服务的广泛需求,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成了目前制约EAP发展的瓶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国内从事EAP服务的专业人员,普遍存在着学用脱节、经验匮乏的明显缺陷。

对策:首先,应该从实战的角度,加大对EAP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培训市场,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力求从多个方面、多种渠道培养出足够称职的EAP从业人员,以最大程度解决人员良莠不齐的问题。其次,依法加大对EAP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第三,开展EAP行业自律。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强化行业自律,使其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EAP行业应该以此为指导,加强自身建设,开展行业自律,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社会对EAP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3、本土化问题。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借鉴西方先进理念的EAP服务模式,在最初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能否把EAP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走出自己的EAP之路,将直接影响到EAP在中国的实施成效和发展前景。

对策:应该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扶持本土化的EAP服务机构,鼓励其更好地为本国提供更加本土化的专业服务。同时,中国的EAP工作者,应当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积极致力于EAP的本土化工作。颇耐人寻味的是,在中国人潜心向西方学习心理学理论的同时,却不断有西方心理学家宣称:心理学的故乡在中国!因此,在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熏陶下,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和谐社会建设的特定背景下,正在飞速成长起来、迫切想为中国和谐之梦奉献聪明才智的中国EAP工作者们,应该满怀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努力加强和改进EAP在中国的研究应用力度,紧紧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EAP发展之路。

 

  (此文已相继刊发于

中宣部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2014年第9期;

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917/c168825-25675970.html);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16/c_126992929.htm);

共产党员网(http://news.12371.cn/2014/09/17/ARTI1410915671314746.shtml);

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网站紫光阁(http://www.zgg.org.cn/zggxx/xxchsh/wenhua/201409/t20140918_471110.html)等

热门图文
正在加载...请稍候
相关阅读
最新热门
专栏推荐